海南人将老乡称为suukee
English
คนไทย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English
คนไทย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免费注册
首页
BBS
SUUKEE资讯
关心海南
天涯情缘
海南市县
导读
Guide
动态
Space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世界海南网
»
首页
›
海南市县
›
儋州
›
儋州人物20:有没有人知道儋州历史上第一位博士是谁?说一 ...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儋州人物20:有没有人知道儋州历史上第一位博士是谁?说一说排浦镇麦逢秋的传奇人生
[复制链接]
41974
|
0
|
2025-3-13 08:38:2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在海南文化发展的长卷中,儋州籍留法博士麦逢秋的名字熠熠生辉。他不仅是儋州历史上首位博士,更以“严谨治学”的精神和心怀家国的情怀,为海南乃至全国的教育事业留下了深刻印记。他的一生,有着传奇的经历。
麦逢秋,别号月楼,乳名承润,1897年出生于海南儋县(今儋州市)排浦镇罗城村。幼年家境贫寒,但凭借聪颖与勤奋,他先后就读于儋县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和广东省立第一中学(今广雅中学)。1920年,国民政府选拔学生赴法留学,他以儋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取半公费资格,成为海南最早一批远渡重洋的学子之一。
儋州历史上第一位博士——麦逢秋
然而留学之路并不平坦。1924年因国内资助中断,他被迫返乡筹措学费,甚至靠经商和乡亲资助才得以重返法国。这段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求学需靠天时、地利、人和”的艰辛,也磨炼出坚韧的品格。在法期间,他专攻法学,以三年攻克语言关,后进入法国南锡大学法学院深造。1933年,他以法文撰写的博士论文《论中日关系与国际公法》通过答辩,成为海南首位法学博士,其学术成果在法国学界广受赞誉。
那时候的博士相当难得,但学成归国后,麦逢秋并未追逐仕途,而是将毕生精力投入教育事业。他先后在广东国立法学院、国立广西大学、私立海南大学等十余所高校任教,培养了大批政法人才。他认为“少年强则国强”,致力于通过教育提升国民素质,尤其在抗战期间,他结合法学研究探索救国道路,呼吁建立民主社会以抵御外侮。
1949年,面对国民党政权溃败,他婉拒友人赴台邀请,坚守海南。新中国成立后,他放弃香港大学的优渥职位,回到海南师范专科学校(今海南师范大学)担任教授,继续为家乡培育英才。即便在“文革”期间遭受批斗、流落海边茅屋时,他仍保持着知识分子的风骨:清晨锻炼、吟诵法语诗歌,甚至为渔民翻译外文罐头标识,以微薄之力回馈乡亲。
麦秋秋留学法国时的法文本论文
1963年,麦逢秋回到故乡儋州排浦镇定居,虽年逾花甲,却未曾远离教育。80岁时,他受聘为儋县新州中学教育顾问,亲自指导教学改革,以“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自勉。他的生活简朴至极,步行往返学校,拒领政府补贴,却对贫困乡邻倾囊相助。渔民捡到外文物资,他义务翻译;村民饥寒交迫,他慷慨解囊。临终前,他留下遗言:“我无财产留给后代,唯有严谨治学的精神。”
1985年,麦逢秋与世长辞,排浦镇万人空巷为其送行。他的故居至今屹立于排浦镇文豪街——这一条街道正因他而得名。麦逢秋故居虽被现代建筑包围,但始终是当地学子瞻仰的精神地标。(撰文:老杨校长)
如果喜欢,无妨点一个“♡”,推荐给更多家乡朋友看到,更多儋州故事、人物、山水文章在公众号里,可继续点击阅读。
儋州情
▲记住乡愁,记住儋州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免费注册
×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三亚
海口
猪脚三
3
主题
0
回帖
19
积分
新手上路
新手上路, 积分 19, 距离下一级还需 3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9, 距离下一级还需 31 积分
积分
19
加好友
发消息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海口
三亚
儋州
文昌
琼海
万宁
定安
临高
陵水
琼中
屯昌
澄迈
乐东
东方
昌江
白沙
五指山
保亭
三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