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国瑞会长主持 2025 海南自贸港法律周非遗知识产权保护分论坛 共探自贸港非遗保护与创新路径
点击蓝字关注“北京知识产权研究会”
2025年10月17日下午,“2025 年海南自由贸易港法律周” 核心分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 在海口成功举办。北京知识产权研究会会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教授孙国瑞受邀担任论坛主持人,全程统筹论坛流程、引导学术交流,与来自国内外的法律专家、非遗传承人、文化产业代表逾百人齐聚一堂,围绕海南非遗知识产权保护的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为自贸港文化软实力建设注入专业智慧。
作为论坛的核心统筹者,孙国瑞会长在开场致辞中明确论坛定位:“海南非遗是自贸港独特的文化瑰宝,其知识产权保护既需破解传统与现代的适配难题,更要探索开放背景下的创新路径。本次论坛旨在搭建跨领域交流平台,让法律智慧与非遗实践碰撞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随后,他有序引导五位专家学者发表主题演讲,确保每位发言人的观点都能充分呈现,同时串联起不同领域的研究视角,形成逻辑连贯的研讨脉络。
论坛上,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中国传媒大学)研究员、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魏晓阳率先发言,以《从权益到赋能:海口骑楼老街非遗知识产权保护现状解析与未来策略》为题,提出非遗发展 “三重跃阶” 路径,并建议通过 “统一注册、授权运营” 模式盘活 “骑楼老街” 等核心文化 IP。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张继焦围绕《文化赋能论: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和利用》,强调需推动物质、制度、非物质三类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双向赋能,释放非遗经济价值。
香港 SFKS 邝志强律师行资深合伙人邝志强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实质文化财产的知识产权 360 度探索》为主题,结合其跨法域法律实践经验,剖析非遗转化为文化财产过程中的全维度知识产权保护要点。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陶乾则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利用的法律困境与对策建议》中,直指非遗 “活态性”“集体性” 与现行法律体系的适配难题,并提出针对性制度优化方向。
海南省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委员张天书最后以《智汇海南,非遗新生:AI 时代自由贸易港非遗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之路》发言,倡导构建 “技术 + 法律” 协同保护体系,通过 AI + 区块链确权、数字人传播等方式为非遗注入科技活力。
在五位专家演讲结束后,论坛特别设置黎锦旗袍秀亮点环节,成为整场活动的 “视觉焦点”。柔和灯光下,国家二级演员、青年舞蹈家张樱蓝老师携手海南省律师协会舞蹈队的女律师们,表演了为本届法律周精心打造的原创节目《黎锦旗袍秀》,她们身着融入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的定制旗袍登场,面料上黎族标志性蛙纹、几何纹、太阳纹经现代设计诠释,细腻的织绣肌理与流畅的旗袍剪裁巧妙融合,既显非遗千年底蕴,又具当代时尚美感。秀演中嘉宾纷纷驻足拍摄,现场掌声不断,这一 “非遗 + 时尚” 的呈现方式,亦与专家提及的 “非遗活化利用” 理念形成生动呼应。
论坛尾声,孙国瑞会长对研讨成果进行总结:“本次论坛既厘清了非遗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边界,也探索了 AI 赋能、文旅融合等创新路径,为海南自贸港非遗保护提供了‘理论 + 实践’双重支撑。北京知识产权研究会也将持续发挥平台优势,推动更多跨区域、跨领域的非遗保护交流合作。” 整场论坛氛围热烈、成果丰硕,为海南自贸港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学术与实践基础。
供稿:秘书处
编辑:刘伟斌
审核:王雪蕾
感谢关注“北京知识产权研究会”
联系电话:010-85763654
邮箱:bjipa@bjipa.org.cn
页:
[1]